2017年还有两个月与就结束了,潜江的天气也逐渐转凉。而楼市的热度一如既往的的火爆。前两天一位朋友跟我谈起买房子的事情,他一脸的不高兴,一问才知道,原本去年就有买房打算的他,在别人高呼“房价太高买不起,以后早晚会跌下来”的影响下,迟迟没有出手。“那会我要是稍微努把力,能买个不错的户型,可是周围同样有购房打算的人总是说买不起房,你真是有钱,看房价总有跌下去的一天,本来我就在犹豫中,被这么一说,就没买。”朋友言语中掺杂着各种情感,有后悔、有埋怨:“可是我后来发现,那些说买不起不着急买房的人,现在都在潜江有了一套好房,真的是坑死我了。”


1.jpg


  听了他的遭遇,我忽然意识到,周围这种情况似乎不在少数。大家七嘴八舌的抱怨房价太高了买不起,有的甚至劝你别买房了,用那闲钱出去旅游看世界过上诗和远方的生活。讽刺的是,最后那些劝你别买房的人,偷偷去交了钱,比你优先买到了房,脸被左右打的拍拍响肿的能当球踢了,你愤怒地呵斥对方太不厚道了,但是脑海里另一个自己贱贱地凑过来说:骂人家也没用,人家有房你没有啊。再看对方,顶着厚厚的脸,仍能心满意足地捧着房产证说出:我去年买了房!又能给你气得半死。


  从这一点来看,在中国买房人当中有种对自己说话概不负责的风气,特别是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各路买房预测层出不穷,免不了蹦出几个“劝离场”的声音。但是比较欠的是,一旦预测跟结果相反,人家会说:预测归预测,仅供参考,买不买还得看你自己...


2.jpg


  买房子的往往是那些说房子贵的人,到底是为什么呢?


  人家说房价高买不起,你怎么就知道他买不起?人家劝你别买,你就真不买啊?


  在我看来,这些劝别人不买房人的心态有三种:


  一是,哄你不买,自己赶紧挑好的去


  二是,私下拿出所有积蓄默默站到赶早买房的队伍中去,还不忘回头说一句:吐槽归吐槽,该买还是得买,不买以后更买不起了


  三是,自己真的买不起,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别人买,心里羡慕嫉妒恨,干脆就希望别人跟他一样买不起


  不管是哪一种,感觉都让听者恨得直跺脚。


  那么,到底为何买房的人总是说房价高呢?从统计学的角度看,有一个专业词汇形容这种现象:幸存者偏差。


  何为幸存者偏差?


  幸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另译为“生存者偏差”或“存活者偏差”,驳斥的是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谬误”而不是“偏差”),这个被驳斥的逻辑谬误指的是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这东西的别名有很多,比如“沉默的数据”、“死人不会说话”等等。


  这种“如果统计对象挂了你就统计不到了”的偏差,就叫做幸存者偏差。听起来还是没太理解?放到买房上的话就是,真正买不起房子的已经无法关心房价了,自然就不吐槽房价高了。这么一来,除去那部分希望别人也跟自己一样买不起房的人外,于是只剩下那些买得起房或者准备买房的人在那叽叽喳喳讨论房价,而恰巧你又是属于准备买房的一类,别人的吐槽也说到你心坎里了,以为找到同病相怜的人了——这就是房地产中的幸存者偏差!


  是不是觉得被假象套路了好多年?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家里人有病,听别人推荐某某医生不错,结果看完后病真的好了,就觉得这医生医术高明,仔细想想,那些说医术高的病人都是看好病的人,没看好病的人家早就忙着另寻高明去了,哪还有功夫在这说话?每个人的体质、特性都不同,别人觉得好的医生未必适合你。


  说了这么多,是想告诉大家:买房要有自己的主见,切不可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就算是有人劝你赶紧买房,你也要仔细想想他为何这么说,有什么依据,权衡利弊后再做出选择。别人说的话都是站在别人的角度看的,1000个买房人还有1000个买房观呢,说不定别人还没你懂得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