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改革—让教育插上互联网翅膀


  电子书包、同步课堂、录播教室……在信息化时代,这些曾经“高大上”的教学模式,如今,随着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深入,已在我市中小学推广开来。


  来到市二实验小学录播教室,记者顿时被这里的布置所吸引:126平方米的教室,由一面玻璃墙从中隔断,分开为授课课堂与观摩室。在授课课堂中听课的学生,无法透过玻璃墙看到观摩室的情景,可以全神贯注地学习;而观摩室中的老师,却能够通过玻璃墙看到授课课堂的一切,进而进行教学评估,提升教学质量。


  “录播教室能够将课堂教学全程录制下来,能够重复观看。同时,还能实行同步课堂,老师在这里讲课,别处的学生能够通过设备实时互动。”据市二实验小学校长张昌武介绍,由于该校西校区与主校区离较远,许多时候,老师们都通过同步课堂对两个校区的学生同时授课,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


  据了解,市二实验小学的录播教室于今年元月竣工使用,为我市间录播教室。截至目前,城区所有学校和镇直中小学均已建有1间录播教室,共计39间,总投入600多万,达到所有教育片区全覆盖。


  在园林一中,电子书包走入课堂。什么是电子书包呢?园林一中校长廖功兵介绍,所谓电子书包,是将传统的课本、课件、板书、练习等教学内容电子化,制作成学习软件安装到平板电脑中,成为上课时老师授课、学生学习的互动载体。


  “今年,我校投入11万元购置了70台电子书包,建起了全市个智慧教室。”廖功兵说,智慧教室的建设,有助于开展学生个性化学习研究,学生自学能力、课堂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均得到明显提高。


  而这,是我市教育信息化改革的一隅。去年,我市被确立为全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单位,承担了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质量和数字资源云平台应用两项试点任务。为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我市率先在全省制定和出台了《教育信息化五年发展规划》。近几年来,先后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用于 “三通两平台”建设。


  截至目前,已完成教育城域网建设,全市教育单位网络实现千兆互联互通,20多所学校实现无线WIFI全覆盖,54%的学校建有门户网站;装配“班班通”1397套,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配备教学用电脑5903台,全市所有中小学计算机教室配备率达。


  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市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副组长樊孝云表示,我市作为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单位之一,已初步形成“三建五创三完善”的潜江模式,受到省教育厅充分肯定。“三建”,即建设施、建资源、建队伍;“五创”,即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方式、校本教研方式、学校管理方式、质量评价方式;“三完善”,即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完善表彰奖励机制、工作问责机制。


  “目前,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按照省厅部署已在全市各级各类中小学全面展开,部分学校成效显著。今明两年,我们将围绕省里下达的试点任务,立足潜江实际,积探索实践,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确保我市教育信息化走在全省前列,为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樊孝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