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场村 体验文明村里的新风尚
 

  前不久,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上,场镇场村荣获了“全国文明村”称号。
 

  低保户有了爱心卡
 

  走进场村,宽敞干净的马路,笔直而立的路灯,路边便是一望无垠的农田,金灿灿的油菜花随风摇曳身姿。
 

  “老板,给我买壶油、一袋盐。”15日上午,场村村民孝生来到集镇一家超市。见他选好物品结账时,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卡片,递给收银员。
 

  “这是村里给咱们低保户发的爱心卡,用卡在镇里的爱心超市里买东西。”孝生高兴地说:“一壶油便宜5元,一袋盐便宜0.12元,别看着优惠的不多,时间长了也是一笔开销。”
 

  自2014年6月开始,场村分批次陆续发放爱心卡,并联系集镇多家超市共同开展爱心活动,如今已有60户低保家庭从中受益。
 

  一张爱心卡,一颗爱民为民之心,这正是场村创文明、树新风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我们硬化了3000余米的道路,配套了路灯亮化和绿化,基本完成了对全社区居民主要出行道路的全面覆盖。今年社区取国家项目,投资600余万元,利用社区废塘废坑改造建成了社区休闲农庄,既改善了社区环境,又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村党支部书记三海如是说。
 

  村民有了活动之家
 

  来到村委会,“居家养老服务”里传来阵阵笑声。推门一看,老人们有的下棋,有的打牌,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享受夕阳光景。
 

  除“居家养老服务”之外,该村总共投资150余万元修建了“党员群众服务”、“社区公共服务站”和“文化体育”、党员活动、妇女之家、民兵之家、志愿者之家等多个服务场所,为老百姓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三海坦言:“从我开始,社区所有的干部都没有自己的办公室,所有人员都在服务大厅直接为老百姓服务办事,我们的党员群众服务,属于社区工作人员使用的有一间小会议室和档案室,其他地方都是面向老百姓公开对外的活动场所。”
 

  如今,每到夜幕初垂,场村各个广场上,总是聚集着热爱广场舞、健身的村民们,他们尽情释放能量,将劳作的辛苦甩在身后。
 

  为丰富村民日常生活,村里加强了村图书室管理,开展读书活动;引导村民组建了舞蹈队、腰鼓队、篮球队等多个文体队伍,在平时经常性地开展文化活动;广泛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政治理论的宣传和学习……这些文化娱乐活动,不大地丰富了村民日常生活,而且促进了村民感情,提升了全村的凝聚力。
 

  村里有个乡风文明建设协会
 

  硬件环境建设不断改善村民生活品质,而软件的提升,则更加深刻影响着村民文明生活的指数,场村村班子一群人深谙此道。
 

  今年正月十六,一辆满载外出务工人员的大巴从场村始发,一路为满怀梦想的年轻人保驾护航。“咱们村外出务工人员占到八成,我们通过乡风文明建设协会联系企业,方便务工人员出门。”
 

  三海介绍道,2013年年底,场村成立了乡风文明建设协会。协会成员在平时组织了多项活动,如组织义务献血、开展5.12防灾减灾宣传、组织留守儿童暑期陪伴活动、带领学生去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为孤寡老人放映电影等。在平时,积为村民做一些如讲解政策、取福利、化解矛盾之类的事情,赢得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有力地促进了乡风文明。
 

  去年,场村三组的万珍娇和杨晓蓉双双评上了“十佳婆媳”,这对于朴实的农家来说是一件欢天喜地的好事。万珍娇说:“刚开始评的时候也没上心,可现在,大家荣誉感都强了,觉得没评上脸上都不光彩。”
 

  从2012年开始,场村开展评比“十佳婆媳”和“十星级文明户”两个活动,树立典型,在村民中发挥了好的文明宣传及带动作用。现在,村里文明家庭、和睦家庭、学习型家庭不断涌现。